我的富裕高雄123

/丁玲虹
每次回高雄祭祖,因為曾祖母和先父在鼓山、先祖父母在鳥松、先母在大社,所以搭車比較有效率,惟每次都聽見負面的話語,甚至驚心;玲虹於是請工作團隊做了科學的量化研究,結果令人相當訝然,此時腦海靈光乍現,二十餘年前和老校長謝東閔先生談起「把控制中心建置於高雄」的往事又浮現心頭。高雄需要這個高效益的重大建設帶來兩萬個工作機會,擺脫老三成為最佳圓夢的城市。
領受從天而來的呼召,玲虹拿起行囊回到高雄深耕基層,走遍38區,廣事傳播「富裕高雄123」的理念,普獲認同與接受。
2018APEC領袖會議將於11月新幾內亞探討「數位經濟(the Digital Economy)這是在1998APEC講台上,根據玲虹發明的「電子商店系統(The eStore System, TES)」提案促成「電子商務(E-Commerce)」法案延伸而來的新科技經濟時代,旨在於延續台灣過去30年的榮景,成為進入21世紀經濟轉型升級的利器,尤其是提案示意圖中的「ICT控制中心」這個大數據基礎建設建於高雄,活絡高雄的經濟及創造「高雄的產業新重心」於中心位置,成為數位經濟時代的領航員。
1986年大量外資撤離台灣,造成大量失業人口,玲虹聽了幾個失業者的訴苦後,不自量力地創業以解決失業;輕易地創造了一百個工作機會後,馬上看見還有五千九百多人需要工作,而在禪修時一幅「示意圖」浮現於腦海,趕緊拿起紙筆剪刀,又剪又貼地拼湊出一張圖,我且將之命名為「電子商店系統(TES, The eStore System)其中的「e」指“Electornic(電子)”。
從海島廣事傳播至國際會議;1997年帶至溫哥華APEC,倡議電商產業將是引領下個世紀經濟發展的產業,普獲各經濟體代表認同,加拿大工業部長曼利(John Manley)先生則讚譽電子商店系統(TES)是「一扇通往全球市場的門(A Door to the Global Market)」。
國際友人又說:「TES是『Tech-Economic System(科技經濟系統)---因為能夠促進人才、商品、勞務及資金快速流通,達成經濟復興(Economic Stimulus),活化區域經濟的目標。由於TES具有「模式複製(Module Duplication)」特性,放諸四海皆準,又被APEC專家代表們稱為「可多國參與的貿易系統(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)」,符合茂物目標(Bogor Goal)所需的工具型解決方案;所以,當我在APEC講台上提出「One eStore One Business One Job(一店一生意一工作機會)」,贏得熱烈的回應。
而玲虹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達成「富裕台灣計畫」的使命目標,期望21世紀的台灣經濟能擺脫海島的束縛,升級為「海洋型經濟幫助鄉親「人在家中做、賺得世界錢」,維持台灣的經濟優勢,屹立於世,故稱之為「社會責任投資(SRI)
爰此,玲虹除了跨越一個又一個的障礙,以民間人士的身份,自食其力廣事傳播電商產業的重要性,進而促成我以祖母的法號「釋傳智」命名的非接觸式感應之「傳智卡」(台灣叫悠遊卡)普世應用之外,更加戮力倡導「社會責任投資(SRI,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vestment)善用民間力量以利益眾生的投資(以公益的心經營營利事業),把所得全數投入於為台灣及為下一代開出路,這也是今年APEC高峰會「包容性成長」探討的方向。
想不到,玲虹為富裕台灣而發明的電商產業,雖然啟動了難以估算的商業利益,卻因自公元兩千年以降,政府失靈加財團失德的雙重衝擊之下,居然未能利益眾生,促進台灣普遍繁榮,反而台灣出現沉淪不止的現象。深入研究「善惡與社會興衰的關聯性」時,從天而來的光,照亮了玲虹的身心靈,使我領悟到「政治凌駕於經濟」、「政策凌駕於科技」這兩大問題,實際作為則必須從翻轉高雄做起。於是提起行囊回到生長的高雄,開始了行腳,從林園到湖內,從小港到大社,從前鎮到旗美,再從旗山經六龜到那瑪夏,經美濃到茂林,經寶來到桃源,走遍高雄38區,傾聽民意,彙整為爾後善用公權力的依據。
結論是,高雄需要一個重大建設就是上個世紀在APEC講台上倡議的「ICT控制中心」,創造兩萬個優質的工作機會,活化高雄成為最佳圓夢的城市,因此稱為「富裕高雄123」。
玲虹於1958年出生在高雄市老市區林森路100號,就讀凱旋及信義國小時,和家母在菜市場目睹高雄從悲慘世界翻身為人人嚮往的樂土;就讀五福國中和鳳山高中時,親身體驗高雄飛速成長,人人都充滿著「希望」。1980年嫁入一個工業家庭又是高雄加工出口區的重要區外供應商,親身和區內的外商接觸,更感受到高雄的強大動能,這一切榮景只是從1965李國鼎先生初任經濟部長時在前鎮填海造地,花了極少的經費開闢的重大建設「高雄加工出口區」,不僅使美商全球電子公司(Avnet Inc.)董事長藍約翰先生帶少許的資金到高雄來創業有成,更幫助我先生的「成光精密工業有限公司」創業成功,台灣人和美國人聯手以民間的力量配合政府的合宜政策,創造了台灣的精密工業,造福了後來的創業者。
玲虹往昔認為以「非官方人士(Non-governmental Person)」身份在國際交流平台為台灣爭取利益即可,也在第一次政黨輪替之初,和民選官員們討論「富裕台灣計畫」的工具和工作進度,更到了高雄縣政府說明「ICT控制中心」建置於高雄的中心位置之重要性,更寫成整本書《國防雇員的女兒》說明如何富裕台灣。可惜,事後證明這個族群有不同的想法。如今,形勢易轉,台灣的國際空間越來越狹宰,惟在政府失靈的情況下,必須先改變思維,取得公權力,落實APEC政經領袖期許的重大建設於高雄,帶動週邊產業形成聚落,創造衍生性價值鏈,使全世界想出人頭地者都湧向我熱愛的家鄉高雄。

行腳輯錄:

訪談客庄信仰
再續原鄉緣
深訪偏鄉多納部落
多納酋長的店
考察那瑪夏的交通
為善用荖濃山水禱告
登錫安山為大高雄祈禱
如鷹展翅上騰


作者丁玲虹為APEC講師,1998年提案電子商務通過,成為至今仍全球最重要的產業政策。

相關連結:
美國發明專利(Linda Din Invention)
http://apec-experiences.blogspot.tw/ (To Meet the Bogor Goal by TES)
http://tnews.cc/07/newscon1.asp?number=83713 (丁玲虹訪桃源及偏鄉)

留言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丁玲虹考察龍眼產業